蘭嶼野銀03 ‧ anohod nira do zawang(鳥與老鼠、祖先小歌、為萬物命名歌及其它歌)
檔案名稱: 4-019-01 (14頁) 採集日期: 1982-09-25
族別: 雅美族 記音者: 董瑪女
報導人: si apen manaboy 翻譯者:
採集地點: 中華民國.台灣;台東縣蘭嶼鄉野銀部落
說明: anohod nira do zawang
鳥與老鼠、祖先小歌、為萬物命名歌及其它歌
| 中譯全文 |
【版權聲明】本網站刊載之所有內容供非營利性教育與學術目的瀏覽使用,非經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擷取內容出版。

(01)現已沒什麼重大的事情可憂慮的,在我還年輕的時候,我已經在山裡砍樹材了,為建新屋及工作房。時常往返村與山的路上,這首歌是我年輕時所編的。因為當時,颱風把我父親所建的工作房給吹殘了,所以我決心自己來砍材料整建新屋而編的歌。
(02)如果話從…講起,幸逢我父的落成慶典。小時在我頭頂上為我祝福儀式,祝福我如長在Jipaygangen的榕樹,也祝福我,生活在工作房、主屋裡,能順利的成長。同時也祝福我是個捕魚的能手。這首歌是我懂事以來,記憶中第一次看到父親舉行的落成禮的盛況而編的歌。不過話收回來,我不是在誇耀我父親是個多偉大的人,因為很多工作房、主屋,島上的人都會做。但是聽講者不要介意,我並不是拿我父親來和任何一村,或整個島上有名望的相比較。
(01)如果我把我們的祖父的故事也講的話,我們do Zawang團的祖父的故事是相當豐富的。
(02)有一天,他上山去砍樹,忽遇到一隻很大的野豬,正往Jirakowazawang處去,也時常到 Jiyakmimorong和Jitakwan等處。
(03)也有時候,牠也會到do rako a anay去。又有一天,我們的祖父到Jimagogowo山去,結果又碰巧遇到那隻野豬。
(04)哦!原來以前所聽別人說的就是這隻啊!我們的祖父站在那裡好奇地看著那隻豬用嘴巴去挖翻像小腿肚般粗的樹木。但像大腿粗的樹他就挖不動了。
(05)後來,我們的祖父拿了一塊大石頭推滾向山豬去,結果,石頭和山豬一起滾到下面去。
(06)我們的祖父走過去看看,那地方原名Jiyakmicipacipad,可是後來又被稱做Jiminaviyik,那個地方(石、豬滾落地點)後來變成一塊巨岩。後來人們也稱我祖父simina Viyik。話講到這裡,我要插一下我祖父當時為這一段事情而編的歌。不是只光講故事。
(07)我們的祖父唱道;我到很高的山上去砍材,啊!稀奇,真稀奇,時常活動在so vakong,然後去Jimagogo山下去,不停地直滾下去,被滾動的石頭,然後停止休息,在必經的路上。這是si mina Viyik為所遇到的山豬編的歌。
(08)他生子以後,人稱他是鬼打不死的人,之所以被人稱為si Jaliman no anito,是因為他有一次上山去,遇見正在歡樂載歌載舞的眾鬼,那是so aoban處見到的情形。
(09)當他去砍材,看到正在歡樂,心裡想,妙事!他慢慢走向鬼群,一看,那些舞者的穿戴的珠串長及地上。鬼兒一見他來,場面頓時混亂,匆匆地散開離席。我們祖父走到他們歌舞的場地去,發現地上有條珠鍊留在地上,把它撿起來,裝在網袋裡(和斧頭一起)。
(10)後來,他便回家了。當他走到do Zagitan時,突然暈倒,是鬼兒暗中施術令其暈倒。當他醒來的時候,方知自己暈倒在路上,起來便罵沒鬼,死鬼真可惡,然後起來扛木材往下回家。
(11)當他走到do kaciyaciyahan時,他還知道木材從肩上滑下來,然後就什麼都不知道了,又暈了過去。當他醒來以後,才知道自己又暈倒了,口中罵道好可惡的死鬼,之後扛起木材又繼續走往回家的路上。
(12)到家後,拿出珠鍊,一看,原來整串的珠鍊只剩了一半,原來物主為欲收回失物,而屢次弄昏我祖父,但只收回一半,人就已到家了不好下手。
(13)這是我們祖父的故事,所以人稱他是連鬼的都打不死的人。
(14)我們祖父為此事也編了首歌:我曾上山去砍材,遍山全是濃濃的霧,就在那裡產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圍著圓圈、跳著舞,住在雲層中的鬼,當時,我將手掌一拍,如被嚇散的蜘蛛,忙亂中遺忘了珠鍊,作為給我帶回家的禮物,和木材一起帶回家去。
(15)這是我們的祖父在建造新屋前砍材料時所遇到的奇事。
(16)我祖先的故事,暫就講到此為止,關於我的故事,那時候我正為一件事情發愁,當時,孩子尚小,幫不上忙。有一天,我為我心中想要完成的那件事上山去,到了山上後,跟我剛說的祖父的奇遇之事類似,我看到他們。
(17)曾如太陽的光(眼),照射在遍是霧茫茫的Jilanga山上,聆聽到的,是totowo鳥叫聲不已,還有各種不知名的叫聲(聲音),令我聽了不覺得暈了去。那種披頭散髮的怪模樣。這是我當時的奇遇編的歌。後來我到Jireylang去砍樹,當時的情形,又是豪雨,又是白茫茫地濃霧,伸手不見五指的情形。
(18)加上totowo等山中各種不同的鳥叫蟲鳴,聽得我更害怕,幾乎嚇(怕)的魂不附體。如果那些聲音曾經聽過,很熟悉的話,也就沒什麼好怕了,但是那些奇異的叫聲,加上雨霧交雜的天氣,聽起來怪是可怕至極,而當時,又只我一個人在那山裡。說實在,整個島嶼的男人,沒有不為自己要建屋,而感到操勞憂慮的,但是上山砍材時,就不一定都能遭遇到奇異怪狀的事情發生。
(19)A:正如已換插好了的獵鳥架,我的手獵到了小鳥,在樹材下鑽來穿去,像是孩子在哭的聲音,回答我砍材的聲音。B:我好想念你,你也一樣想念我,我已向山揮手告別了,我們的斧刀上,吹髮落斷,現在我老了,只有在床上躺著翻來覆去了。C:我好想你,你也想念我,上Jitakwan的路真費力,所砍的做成我家前室的木板,在Jireylang的山頂上,路上之滑難於行進,Jievek也是如此。地上權是砍削木材的木片屑,在我壯年的時候,雖然目前我所做的都是輕鬆的,我也不懊悔,因為我的力量早已用盡了,在做溝渠時,搬移石頭時用盡的,為了填飽肚子,不得不這麼辛勞的工作,我的淚水幾乎要奪眶而出,因我覺得我們好像是外村來似的,水源,有這麼充分的水量,可是,我們竟沒有一塊地是水流經之處,(河邊)那塊貧瘠時為我留的,河邊的地到處都是被挖墾的痕跡,都是因為缺乏食物而開的田。這是我們自家因為得不到水源(溝渠)引流下來灌田的水,只好在河邊開田闢地,為了想填飽肚子,暫時拋開河水會氾濫的情形念頭。
(20)也許可以提些sira do Sokdwan團(世系群)的事,因我和他們沒有關係,他們歷代傳下來的田地、財產,沒有一點是流入(傳)到我的,因此我可以大膽的將我所知全說出來。
(21)野銀村民在原有的水渠上橫放管狀的水渠(水管),引水至下處的平原上,水源上套上空心木桶,使泉水不致濫流。自古至今,家無飯吃的人都到那裡喝水充作早餐(飲)。
實在是很抱歉,對聽到上面的歌的人。不過,也無所謂,因為我沒拿到他們—sira do sokdowan的任何東西(田產、寶物等)。我能唱得出這首,完全都是聽自己死的叔叔口中所出,因為我常到叔叔那睡覺。
(22)後來又聽他們唱道:野銀的人從不缺食物,在全島各村落中,在荒年時,明顯可見飽肚與餓肚子的人家的差異,有人飽食終日,卻也有人整日餓著肚子的。飢荒之日才開始,有辦法的人,仍照常能舉行慶祝落成禮,貧苦者則已開始覓食。這首歌是他們環島時所編的歌。
(23)野銀的人田很小,金片又小,因受人譏笑、輕視,自古至今,環島各村到處乞食。這首歌的詞意全是相反的,我是很坦承的說,哦,反正我不是他們的子孫。他們全是女的,沒有兄弟。
(24)我即使繞完了整個島,沒有發現比我們的路更好的,我們挖的土堆幾乎高至半空中,填在我們的果園(從不缺食物的人,也不懂得如何節儉),有麵包樹,以及龍眼樹,,還有發出吱吱搖響的香蕉。以上皆是sira do sokdwan部落的歌,敘述他們努力工作,種植香蕉等果樹。在那時候,我們的祖先(母)並沒有干涉他們做什麼,因為他們人多、力量大,即使叫他們不要佔用那些土地,他們根本不會去理會。
(25)所以對於島上其他村落(5個),聽到以上所說的故事,感到歉疚(說野銀村人有多好多好之意),但是希望各位知道,上述並不是我自個兒創出來的。我也不是他們的後裔,沒得任何什麼遺產。
(26)聽說有人環島,環島牧羊去,S.M. Ozag在搓線,也做鉤子,為我們祖先第一條養的豬,綑綁其四肢,扛起來。深怕豬尾太長會拖地才這麼做的。這是在飢荒之年,濟食給那些挨餓的人的歌。
(27)如太陽照射之處之亮,照射大地,我們有三個大寶箱,在飢荒之年,我們收養了40位本島人,也收養40位外島的人,供他們吃早餐和晚餐,荒年仍持續著。遠海的浪總是比近海的浪寧靜(我們不缺食物吃),我們船緣很高(荒年跨不倒我們),如同數日來吃的情形,餓昏了。荒年(飢荒)不去,Jimalaci的農作物,都活不成了,我們本家不怕缺乏食物,濟助人家(以換取財物),站在apea土上(意為四周全是金子),都是食物換取的。金子愈來愈多,成為島上名望的人,金子盡來吧!我要在你上面滴豬血來祈祝你,使得寶箱的寶物增多。他們炫耀跟人家說(以食物換來金子),那些因荒穢而農作物欠收的人,為了飢餓的肚子,冒著風雨衝出家門,若是找到我家來,絕不會讓他帶回(返)其為換取食物的金子(我一定收其金子給食物),為的是希望寶箱的寶物增多,聽說有人為了換取食物,拿金子已出門了,翻過Jiyavaka山,直往我家裡來。手握著金子,往我家右門進來,使增加了寶箱裡的寶物,就快滾下來了,有塊石頭在山坡上,一直滾到下面去,我把它拿來放在我家的前院,S.M. Nazay記姓真好,能立即編歌詞答唱對方。當寶箱裡的寶物一晃動,就知道又有新的寶物即將來到,傳說飢荒又來臨了,聽人家都這麼傳說,那正是我所期盼的事,到時居民都會一個個的餓昏去,最後只有我仍然不愁沒飯吃,不斷冒出水來的那塊田是si gazimot的田,也是沒早餐可吃的人去飲水充飢之處,自古至今,甚至到我白頭老邁,也永遠不愁沒飯吃。